首页 | 善闻 | 善文 | 善忆 | 善礼 | 善创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善河西 >> 善忆河西 >> 拾光印记
从临建棚到体院北
发布时间:2020-01-09

  20世纪80年代,天津震后重建,提出三大举措:即消灭临建棚、消灭三级跳坑,兴建体院北等十几片大型现代化住宅区,让天津人的住房状况大踏步走出低谷。那些从老平房搬出来的居民,住进了体院北住宅小区,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,生活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

  体院北居住区建房之前

  曾是西郊区李七庄公社的

  池稻田、菜地、鱼塘、水坑及放荒草地

  1976年唐山地震后

  市政府将体院北定为新辟住宅区之一

  1979年开建

  黄土厚厚地填平了那片三角形湿地

  一座座可抗八级地震的楼房拔地而起

  1981年居民开始进住

  到1986年底

  整个体院北居住区

  已交付使用的各类建筑

  总占地面积120公顷

 

  体院北共有13个

  大小、形状、布局各不相同

  色彩各异的庭院式住宅小区

  公建配套建筑周密完善

  从1984年起逐步实现暖气化

  1985年实现了绿化

  1987年实现了煤气化

  体院北居住区

  以建筑美、绿化美、环境美而闻名

  当时被誉为

  “天津市最佳居民住宅区”

  1986年8月20日,邓小平同志视察体院北。看到小区内诸如“九溪园”的园林小品,邓小平同志连声称赞,向陪同在他身旁的人说:“建设居民小区,人民群众有了好的环境,看到了变化,就有信心,就高兴,事情也就好办了。”

人民网 | 新华网 | 央视网 | 北方网 | 津报网